2025年10月28日下午药学院辅导员江月老师在东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发起“曼陀罗绘画——以笔绘心,向阳而生”主题活动。数十名药学院大二学生以曼陀罗为心灵媒介,在圆形画板上缓缓勾勒对美好的向往。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放松,更能缓解焦虑、释放不良情绪。
一、从古老图腾到当代心灵解药
活动伊始,江月老师为同学们揭开曼陀罗的神秘面纱。“‘曼陀罗’源于梵语‘Mandala’,本是佛教中象征宇宙和谐秩序的圆形图腾,如今已成为心理学领域用于情绪疏导、自我探索的艺术疗愈方式。”她结合大二学生正处于学业进阶与未来规划的关键期,阐释道,“就像阴雨过后终见晴天,曼陀罗绘画能帮助大家在创作中梳理迷茫,构建内心的秩序感。”
二、在色彩里绘制心灵的晴天
学生们围坐桌前,面对空白圆形画纸,从最初因阴雨产生的些许低落,到在画笔起落间逐渐明朗——有人以明黄线条构建如骄阳般的中心图案,有人用橙红与浅粉晕染出雨后初晴的渐变层次,还有人在边缘点缀出象征希望的几何纹样,仿佛要把对晴天的渴望都倾注在画纸上。

江月老师穿梭在创作的人群中,引导大家思考“绘画的过程是什么感受?哪个部分认为最核心?这些颜色代表什么?并给给作品取名。”通过观察继续引导学生“落笔时的触感,是否让你想起对晴天的期盼?那些暖色调的叠加,又是否像你对未来的憧憬在慢慢清晰?”让同学们从技法的纠结中脱身,转而专注于情绪在色彩中的流动,就像阴雨过后,阳光终会穿透云层。
三、作品里的晴雨与成长
当《暖阳·晴天》《太阳的心愿》《五彩缤纷》等作品一一展示,学生们的分享满是对阴雨的告别与对未来的期许。
“连着下了这么久的雨,我就想画个大太阳!”《暖阳·晴天》的创作者指着自己以明黄为主色调的作品说,“黄色是阳光,粉色是雨后的晚霞,这圆形就是我心里的晴天,画的时候感觉压抑了很久的情绪都被晒暖了。”
《太阳的心愿》的创作者则将色彩与大二的成长困惑相联结:“红色是对专业学习的热忱,蓝色是偶尔的迷茫,但它们围绕着太阳的中心,就像我知道不管多迷茫,对未来的心愿始终明亮。”《五彩缤纷》的作者笑着补充:“每种颜色都是我的大学生活碎片——绿色是实验课的新鲜,紫色是社团的热闹,混在一起就是我期待的、五彩缤纷的大二模样。”

江月老师点评道:“你们的作品把阴雨的情绪和晴天的期待都融在了笔尖,《暖阳·晴天》是心灵的‘晴雨表’,《太阳的心愿》是成长的‘指南针’,这就是曼陀罗绘画最动人的力量。”
四、以绘心之力,赴未来之约
活动尾声,江月老师总结道:“曼陀罗绘画的核心,是在‘对称的规则’与‘色彩的自由’中找到内心的平衡,这就像大二的你们,在学业的规范与青春的探索中寻找自我。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放松,更是一次心灵的‘放晴’,让大家在连绵阴雨中,画出属于自己的暖阳。”


